養蝦廢水處理方法方案(養蝦的污水怎么排放才能達標)
標簽:
添加時間:2023-01-06 瀏覽次數:3151
又到了一年中,水產養殖戶們最忙碌的時間了,水產集約化養殖過程中由于養殖密度大、餌料投入量大。有70%~80%的飼料進入水體中殘餌和魚蝦類排泄物對水體、底泥等造成嚴重的污染使得養殖水體富營養化。我國水產養殖多采用大引大排的方式,不僅極大的消耗了水資源,對周邊水體生態環境也造成了嚴重的危害。
水產養殖污染現狀
“水產養殖環境污染由外源性和養殖自身污染構成”,自身污染源于養殖過程中的投入品、池底污泥及水產排泄物,而外源性污染源于生活污染、農業面源污染和工業污染等。除了不可抗力,外源性污染源主要是通過養殖進水混入養殖水體,造成養殖用水水質從源頭不達標的窘境。
根據水產養殖問題的實踐調研顯示,很多養殖者將禁止直接排放的生活污水、生產廢水等注入魚塘,并通過植物進化降低或降解污染物使其符合養殖廢水排放標準進而達致合法排污的目的。
在養殖污水排放方面,也有相關的排放標準:
1.行業標準是《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596-2001。
2.如果排水點用于農業灌溉,應該遵守農田用水標準,即《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5084-2005,這個標準更嚴格一些。
3.如果要排入地表水系,就得執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的標準,分五類。
4.如果有處于飲用水源地附近,可能要執行《城鎮污水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的一級A標準。
<本標準適用于集約化、規模化的畜禽養殖場和養殖區,不適用于畜禽散養戶。>
水產養殖廢水污染主要有以下幾種物質:懸浮顆粒物、有機物、氨氮、亞硝酸鹽、磷。水產養殖廢水具有污染物含量低、一次排水量大的特點,給處理帶來了很大困難。
這里我們與大家分享三種常見的養殖廢水凈化技術,包括主要有物理方法、化學方法和生物方法等。
1.物理方法
物理方法主要包括過濾吸附法、曝氣充氧法、泡沫分離法和紫外線照射法等。水產養殖廢水中存在大量懸浮顆粒物,過濾吸附法是最經濟快捷的方法,機械過濾主要用于直徑為60~200μm的懸浮顆粒物處理。泡沫分離法有獨特的優勢,能將懸浮顆粒物通過氣泡的浮力和表面張力形成泡沫從而達到去除的目的。
2.化學方法
化學方法主要包括絮凝沉降法、臭氧消毒法、電化學法等。
絮凝沉降法常用于去除水體中的懸浮顆粒物。自然水體中膠體粒子大多帶負電荷,加入鐵鹽、鋁鹽、聚丙烯酰胺、氫氧化鈣等帶正電荷的絮凝劑可以使膠體粒子聚集形成絮團下沉,從而達到去除懸浮顆粒物的目的。
臭氧處理法是水產養殖廢水處理的常用方法之一,可去除氨氮、硝酸鹽等有害物質,有較強的殺菌作用,還能增加水中的溶解氧。
化學技術具有快速、高效、操作簡單、設備緊湊、產泥少等特點,近年廣泛用于水產養殖廢水處理。
全國服務熱線:【15244289576】
全國服務熱線:【15165428330】